“老两口,其中男性长者有脑梗后遗症,患病1年,右半身行动不便福州股票配资开户,头脑清楚,脾气暴躁,不配合康复,需要慢慢引导做日常康复锻炼。聘请住家护理人员一名,需要有具体护理脑梗患者康复治疗经验,能处理老人日常突发情况,年龄在50~55岁之间,三证齐全,能接受全年单休,月薪5500元。”
孙敏是北京房山某养老培训机构的老师,间或也会发布一些零工招聘信息,她时常会陷入一个困惑:近年来养老培训市场火热,乃至会令她产生行业已现泡沫的错觉,然而当碰到前述“较高水平”的客户订单,就会发现咨询者不多,即便客户开出不错的价格,也可能很长时间都招不到人。
养老护理员是养老服务业中第一人力要素,其作为职业名称,2000年首次出现在中国职场,至今已整整25年。据人社部2019年披露的数据,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仅30万;另据民政部同年提出的规划目标,确保到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200万名养老护理员。
但根据《2024养老护理员职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养老护理员缺口仍高达550万。
“尽管受训者开始年轻化,但养老护理市场仍是‘4050’阿姨们撑起大半片天,这其中流动人口又占据较大比例。”安徽静安健康产业研究院主任、合肥静安职业培训学校副校长王睿琳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认为,随着社会老龄化加深和老一辈护工群体逐渐老去,养老护理员的总量缺口仍然严峻,而在总量不足之外,养老护理员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凸显。
一直培训,一直招人
“很多人干不了这类专护订单,因为这是全活儿,需要成手;也有些成手懒了,不想那么辛苦,或者觉得为了多挣几百元,每天为老人清洁护理、协助如厕、翻身叩背,甚至忍受老人谩骂,并不值当。”在谈及为何会出现前述“不断培训护理员,但不断遇到订单没人接”的问题时,孙敏如是解释。
何谓“成手”?孙敏认为是有技术的人。“经验和护理员证书只是敲门砖,技术才是硬通货。但现实是,能胜任的人不见得能吃苦,能吃苦的人不见得有技术。”
孙敏说,她所在的机构培训的学员中,有相当比例为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北方城市的来京务工人员。其中不乏有学员已经在老家有过照护老人的经验,也有的接受过老家护理员培训并取得证书。但这些学员往往难以达到北京养老机构或者个人雇主的要求,甚至可能连一些老年护理的常识都欠缺。
比如,对于招聘中“什么样的老人不能进行叩背翻身操作”的问题,有些自称做家政几十年的阿姨竟然不知道答案——存在骨质疏松问题的老人。
不同机构对护理员照护老人的标准也不同。第一财经了解到,同样是为失能卧床老人进行二便处理,有些机构认为应接一盆水对其擦拭,有些机构认为应使用湿巾擦拭,还有的机构认为让意识清醒的老人在床上排便“没有尊严”,所以要求护理员必须将失能老人抬起,扶至坐便器上进行冲洗,提出最后一类标注的养老机构中,有的还会要求提供相关照护服务的护理员年龄需在45岁~55岁左右,专人专护。
“要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慈爱嘉银杏舍长者公寓院长鞠迎萦对第一财经表示,之所以对于生活经验丰富的中年护理人员,开展“一对一”的专护比较合适,是因为这份工作可能要长期陪伴一位固定的照护对象,需要贴身照顾,需要对老人心理更了解,对照护需求更敏感,生活经验就很重要。
但无论是愿意留在养老机构的年轻人还是有技能又肯吃苦的中年人,都不易觅得。“只有在供给充足时,才谈得上‘选优’。机构们往往在招聘时标注优先招募持证养老护理员,但在实际用工中,由于机构常年面临护理员流失问题,在人员缺岗时,对于应聘者是否具备护理员证书,具备几级证书并不在意。他们欢迎年轻人,但如果55乃至60多岁的健康阿姨愿意做,也同样欢迎。”王睿琳说。
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提供的数据佐证了这一点。根据智联招聘平台养老护理员相关职业的招聘需求,学历不限的岗位占比达90%以上。

“一直培训,一直招人。”在王睿琳看来,近年来,养老机构护理员流失各类原因、各种年龄段均有之。
她举例说,三四十岁的人可以选择很多其他的挣钱方式,他们或认为“不必为四五千元而折腰”,也可能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而来到养老机构短暂地解决当下生计、住宿问题,一旦有其他选择,他们就会果断离开这份“又脏、又累、又苦”的工作;有些没有结婚的年轻女性,家里认为养老机构的工作不易找对象、结婚,会劝其换岗;一些流动人口可能工作一段时间后,回老家或随家人去往其他城市打拼。
“也有部分技能突出或者服务老人时间较长的‘4050’们,在老人离开养老院后,会被老人家属以更高的待遇水平‘挖走’成为居家照护者。”王睿琳提到。
还有一些拿到养老护理员证书的年轻受训者,选择了薪资略低于护理员的工作。“我们上一期的学员中,有一名19岁的男生。在我们向他推荐工作时,他最终选择了陪诊师的工作。陪诊工作尽管收入不及养老护理岗位,但工作内容相对轻松,工作时间较短。相较于每月多出几百元收入,这名年轻男生最终选择‘拥抱’自由。”陕西安康汉滨零工职校教师郭龙对第一财经表示。
他还提到了另一个趋势——养老培训市场低龄化和高龄化并存。一些16~23岁左右的年轻待业者与其父母一并参与到养老护理员培训中,但这些年轻群体更多只是为了在简历中添上一项技能;也有35岁上下、有工作的中年人和55岁以上,乃至超过60岁的健康老人参与培训,这部分人群接受培训的目的是为了照顾家人。所以,前述两类受训者鲜有真正流入一线护理市场的。
北京、上海等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也有类似现象。在北京,据慈爱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企合作负责人闫蕾介绍,近年来家庭照护者的数量逐年增加,约有15%的学员为家庭照护者,主要学习压疮防护、认知症照护、老年人心理疏导等技能,也反映居家养老专业化需求上升。
在上海,根据上海市民政局等九部门去年11月印发的《上海市推进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为家庭照料赋能,鼓励家庭照料者参加技能等级培训评价,增强家庭照护能力。
养老护理员不如护工挣钱多?
养老护理员伴随中国人口老龄化而诞生。2000年3月16日,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6号颁布了《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的规定》,养老护理员等90个职业正式列入“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工种(职业)目录”,养老护理员首次出现在国家部委相关文件中。
但当下仍有很多人对“养老护理员”与“护工”之间的区别不甚了解。
护工即护理工作者的简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规定,社会俗称的护工或护理员属于医疗临床辅助服务员,应当经过规范培训,具备基本的生活照料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在护士指导下为患者提供简单的生活照护等服务。
相较而言,养老护理员的服务范围更聚焦,常见于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的相关场所,狭义上的养老护理员为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证书的人员。目前,养老护理员已成为老年照护市场的主要人力要素。
第一财经调研了解到,在多地养老市场上,养老护理员与护工之间,也并非完全替代关系。近年来,各地政府提出为养老机构评级打分的方案,养老护理员与照护者的数量比、养老护理员的职称等级等,均是评星的关键指标,所以“养老护理员”已逐渐取代“护工”成为养老机构的主要招聘对象。但由于总量不足,也有机构仅在招聘名称上完成从护工到护理员的转化。
而在零工市场上,从技能到招工,养老护理员与传统职业护工、家政等,区分度还不大,甚至“老护工”工资高于“养老护理员”的现象也并不罕见。
前述现象背后,与护工收入上浮空间可能更高有关。

“在合肥,医院护工收入要整体高于养老护理员,后者大致在5000元/月左右,但工作强度较前者较小,往往采取8~10小时工作制。”王睿琳认为,机构养老会一定程度上考虑普惠性和大部分入住老人的支付能力,并以收定支,同时依据护理员职称等级等,为护理员支付工资;但零工市场上的护工,在考取基本入行证书的同时,更是“以能力而非职称论英雄”。
一名广东某养老机构的护理员也对第一财经提到,在该机构,会根据老年人能力评估结果和护理等级将不同照护者安排在不同楼层,护理员的实际工资并不完全与照护老人数量挂钩,而与其所工作楼层的月度营收直接相关。
在陕西安康,据郭龙介绍,该市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月薪在3000~4000元左右,医院免陪照护病房中的医疗护理员月薪在4000~5000元,护工月薪则会根据照护老人的数量、病情和自理能力具有较大跨度,整体在4000~6000元之间。在省会西安,老年护理人员月薪整体会比该市高出500元左右,差异不大。
但相较于护工,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及岗位收入,具有政策优势。郭龙说,目前陕西政府对于16岁以上,男性60岁以内,女性50岁以内的脱贫户、符合条件的未就业人员、院校学生或者复转军人,予以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政策,如果其学成后从事养老护理相关工作,还会给予入职奖励。
闫蕾也提到,目前,北京等地已出台了对养老护理员的奖补激励政策,主要包括:发放入职补贴、一次性补贴或岗位津贴,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挂钩的薪酬待遇机制等。在北京石景山区长护险试点区域内,对于养老护理员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的上门护理服务,还公布了服务项目的政府指导价。
在社保方面,一些地区对于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以及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和养老机构均可按规定申请相关补贴。在上海,养老护理员已列入《上海市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职业目录》,帮助优秀养老服务人才落户上海,享受上海的社会福利政策。
一种业界观点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养老护理员、医疗护理员等专业化队伍可能会逐渐分化和取代原来的护工市场。与此同时,尽管目前可能存在老护工工资高于新晋养老护理员的情况,但理想情景下,这些新兴职业未来的薪资想象空间可能更大。
李强则认为,传统护工与养老护理员等新兴职业应该并行不悖,并逐渐呈现“分层协作”特征。其中,传统护工聚焦基础生活照料(如清洁、饮食),服务对象泛化;而新兴职业则专精老年群体,需掌握医疗护理、心理支持等综合技能,且需持证上岗。政策推动还进一步细分职业,如养老护理员新增“社区助老员”“老年助浴员”等工种,与传统家政形成差异化互补。此外,养老新职业间仍存在部分职能交叉。例如,养老护理员可能承担生命体征监测等医疗辅助工作,与护士角色重叠。
聚焦当下,老护工的高薪资不免让一些新手养老护理员感到压力。
“据我们了解,一些学员最初是听说老护工说一天能挣300~400元,这才选择进入养老护理市场。但在真正实践中,他们又觉得护工的活太过辛苦,不愿意做;还有一些刚入行的学员直接将收入预期定为高级工的薪资水平,但他们拿到的是初级工证书,却又没有继续沉淀。”郭龙认为,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心理在一些年轻学员中更为常见,这些年轻学员恰恰是推动养老护理员向专业技能型人才发展的关键,故而需要引导这些年轻从业者破除行业“幻觉”。
另一方面,未来仍需进一步为高水平技能人才制定和更新与其能力相匹配的服务项目目录和服务定价,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并形成一整套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机制。
闫蕾认为,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护工,其技能是通过经验慢慢积累起来的,其收入水平主要以多劳多得为依据。在这一市场下,对于养老服务提供者的综合素养以及提升型的医疗护理服务技术能力,缺少可靠的质控标准和定价依据。养老护理员职业出现后,接受培训的新入行者和存量市场上的部分现有护工,首先得获得技能上的提升。随着更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入市,也会逐渐推动养老护理员内涵丰富和政策完善,进而推动社会对老年照护工作固有印象改变。
“近年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已进行更新,各地养老护理员服务项目也有所拓宽,与此同时,长护险试点中对于护士与养老护理员的服务也进行区别化定价。目前,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因政策支持力度大、老龄化程度高,已形成较成熟的市场生态。”闫蕾说。
(文内孙敏为化名)福州股票配资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