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河南正重点培育万亿级现代食品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休闲食品、冷链食品、预制菜和酒饮品等重点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河南新乡家电“以旧换新”国家补贴资金用完、政策暂停?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抗美援朝作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其后世影响不可谓不大,一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享受着当年志愿军将士打下的战争红利。
当时中朝联军面对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敌人,能够做到抗敌制胜,其中与协力作战是脱不开关系的,在志愿军将士退出朝鲜的时候,朝鲜人民军和民众也是夹道欢迎,双方的友好关系一直维持到了现在。
因此上只要一提起中朝关系,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唇齿相依,生死与共。
可随着上个世纪许多抗美援朝时期档案的解密,大家逐渐发现,这场包含着战术、外交和政治博弈的战争背后,还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机密。
比如在中朝联军内部,除了协力作战这个大方向以外,其实双方也有着一些矛盾,但最终毛主席凭借自己的智慧,将这些内部问题一一化解。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中朝联军内部的三个矛盾,其中任何一个都是能改变战争走向的存在,有几次还威胁到了志愿军的生死存亡。
展开剩余93%那么,这三个矛盾都是什么?毛主席又是如何解决的?
一军事指挥权问题
首先讲到的第一个矛盾就是军事指挥权的问题,美军仁川登陆以后,金日成率领的朝鲜人民军主力就已经溃散了,大量正规军位于敌后,无法返回北朝鲜境内进行防御。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毛主席收到了金日成的求救信,最终决定以彭德怀为总司令,率领志愿军出兵朝鲜,帮助北朝鲜御敌。
因为当时美韩联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进犯鸭绿江,情况过于紧急,在中国答应出兵的时候,并未针对中朝联军的指挥权问题有过详细磋商。
而对于中朝联军的指挥权问题,从一开始,毛主席和金日成就有着不同的考虑。
首先是金日成方面,在他看来,志愿军是自己求援得来的,并且还是在北朝鲜的土地上作战,志愿军是作为客人来帮助北朝鲜的,而自己作为北朝鲜的最高领导人,军事指挥权自然应该交由自己掌控。
但彭老总和毛主席都是戎马一生的杰出指战员,他们将当时朝鲜的情况看的很清楚。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虽然都是奔着“联合国军”这个敌人来的,可在战术风格和体量上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从作战风格上分析,金日成的人民军里虽然有不少原先四野的士兵,但这些人在回到朝鲜以后,和人民军中原先战士的作战思想上有着很大不同。
朝鲜人民军是苏联栽培起来的,从装备到作战风格上,都更偏向于苏联,讲究重火力和重装备,比如坦克和重炮这些。
打起仗来大开大合,喜欢用重炮轰击,然后坦克冲锋,这种作战风格确实勇猛,在朝鲜战争之初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一度控制了朝鲜半岛九成土地。
但面对美军,朝鲜人民军的装备还是不够看的,所以自身伤亡也很高。
有关这一点,在志愿军刚入朝的时候,当时朝鲜人民军的战士看到中国军队,第一反应就是问我方的战士,你们带来了多少坦克、飞机和大炮。
在得知志愿军主要是轻步兵入朝的时候,许多朝鲜人民军的官兵都表示,没有坦克飞机是打不赢美国军队的。
这就是作战风格上的差异,志愿军脱胎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如果从装备对比上出发,中国军队在入朝之前,在各个战场从来没有占据过优势地位,所以在毛主席的灵活作战影响下,中国军队作战风格偏向于穿插包围、奇袭和围歼,而不是用重火力进行正面对决。
如果当时将志愿军的指挥权交给朝鲜方面去指挥,带来的结果就是用自己的短板去碰敌人的长处,会迎来很大的伤亡。
其次就是双方军队在人数体量上的天壤之别,我们之前就已经说过,志愿军入朝之前,朝鲜军队主力就已经被打散了。
金日成在和彭老总初次会面的时候,声称自己手上还有四个师兵力,但这四个师都是在主力被打散的情况下,金日成临时拼凑出来的新兵部队,人数只有三万左右。
并且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装备,都是无法与志愿军相比较的,反观志愿军的首批入朝军队在26万,数量上差距太大。
尽管在最开始,毛主席和彭老总就在指挥权上确定了是由志愿军为主导,但当时因为事态太过紧急,没有足够的时间商议联合指挥这件事。
中朝两支军队就以各打各的方式进行了第一次战役,而这也导致战斗过程中因为缺乏统一指挥,发生了很多本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比如在1950年11月4日,志愿军39军围攻博川的美军24师的时候,朝鲜人民军因为没有详细询问志愿军的作战部署,错将志愿军当成敌军,用坦克进行炮击。
直到我方传令兵跑去质问,对方才知道打错人了,而在物资调配和铁路运输上,因为没有联合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也非常混乱。
再者就是在处理俘虏和军队的调派上,当时朝鲜人民军的战士将“联合国军”当做侵犯自己家园的敌人,一旦捕获俘虏,对待的手段十分残忍。
而俘虏是重要的战争资源,会在将来的谈判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么做除了消耗己方的话语权,还会导致中国的形象也在国际上一落千丈。
在调派军队方面,当时人民军的第6师在中国的解放战争中打过仗,和志愿军的许多将领都十分熟悉,所以第6师有六千多人从敌后突围回来以后,首先是和志愿军125师汇合的。
彭老总就希望人民军第6师能配合志愿军作战,但金日成却坚持将第6师调走,后来第7师的五千多人也在志愿军的接应下突围,彭老总再次提出留下该师的时候,依然被拒绝。
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就是中朝联军内部指挥权不明析导致的,所以在第一次战役结束以后。
彭老总将这些问题汇报给了毛主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中朝联军联合作战中指挥权的问题。
考虑到金日成方面毕竟是主家,毛主席担心直接与对方商议会遭来反对,所以就在11月17日致电斯大林,希望他能做出支持。
斯大林对于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的表现十分满意,就给金日成发去电报,赞成由中国同志来统一指挥。
而志愿军方面也非常尊重朝鲜人民军,在中朝联合指挥部中,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兼政委,朝鲜人民军的金雄将军担任副司令,朝鲜人民军中的朴一禹担任副政委。
在往后中朝联军的联合命令中,需要彭、金、朴三人联合署名才能执行,在联合指挥部中为朝鲜方面放了两个位置,表示出了足够的尊重。
这也是中朝联军的第一个矛盾,在毛主席的智慧下顺利化解,但随着中朝联军推进到三八线附近,第二个矛盾也油然而生,那就是在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战略方向上的冲突。
二战略方向上的冲突
第二次战役是一个大胜仗,美国声称这是美军经历的最惨痛的一战,直接损失的美方作战人员就高达2.4万余人。
这场胜仗也促使中朝联军和苏联方面信心倍增,原先在志愿军入朝的时候,朝鲜人民军说的是,没有飞机和坦克打不赢联合国军。
第一次战役胜利的时候,朝鲜人民军说的是,志愿军打韩军厉害,但打美军不一定。
第二次战役结束以后,朝鲜人民军战士只要看到志愿军部队,就会高呼毛主席万岁,志愿军万岁,由此可见,中国军队已经获得了朝鲜方面的认可。
但与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和苏联方面的情绪高涨相比,彭老总此时却顾虑重重,在他看来,朝鲜战争已经进入到了危急关头。
第二次战役打完以后,志愿军的后勤运输线被封锁,第一批入朝的部队连打两仗,已经成为了疲惫之师,现在急需休整。
原本担任东线战场的宋时轮九兵团,在长津湖一战中冻伤了几万人,已经没有一战之力,此时的志愿军虽然取得了重大战果,但最应该做的就是停下来补给和休整,先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等到春天到来以后,兵强马壮了再做进攻。
但苏联代表什特科夫和金日成却持相反意见,首先从金日成的角度出发,他对于志愿军的战斗力足够信任,希望能够凭借中方将朝鲜半岛统一,完成开战的最大目的。
对于苏联代表而言,他继续通过朝鲜这一仗将美军赶出朝鲜半岛,以此扩大社会主义国家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所以彭老总不赞同立刻进行第三次战役,而金日成和苏联代表确认为应该乘胜追击,这就是中朝联军内部的第二个矛盾,有关战略方向上的冲突。
这个矛盾的破解,是因为当时的美军也意识到志愿军不好惹,而且自己这一方损失过大,急需一段时间休整,通过从本土调集军队和装备的方式完成备战。
美国总统杜鲁门一边在白宫会议上声称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一边连同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进行停战谈判,以此获得喘息时间。
毛主席在得知这些情况以后,对美国的这两个举动下了最后判断,那就是美国政府和蒋介石一个样,都是拿好话哄着我们,然后一边备战,等到自己休息够了,就发动新一轮攻势。
所以在第二次战役结束以后,毛主席督促彭德怀立刻进行第三次战役,打过三八线,粉碎敌人的假谈判阴谋。
战争是为政治所服务的,彭老总即便不想打,面对毛主席的军令也只能进行第三次战役。
所以在中朝联军是南下还是固守在三八线这个问题,最开始是没有爆发太多冲突的,但第三次战役因为后勤补给原因,只进行了九天时间,中朝联军向南推进一百多公里。
在解放汉城以后,一直打到三七线,开始班师回朝。
将刚刚解放的韩国首都汉城再一次拱手还给“联合国军”,这一举动让金日成大为不解,而苏联代表此时也开始对彭老总发火,认为志愿军应该立刻改变主意,将第三次战役打下去,要一直打到釜山,把美国人赶出朝鲜才算结束。
对于什特科夫的军事干预,彭老总刚开始是十分耐心的讲述自己这么做的原因,那就是志愿军没有制空权,后勤运输被封锁,敌人还是装甲部队,战士们只靠两条腿是追不上敌人的。
如果将敌人压缩到釜山一角,而后方又没有足够的兵力进行防守,可能就会重蹈仁川登陆的败局。
有关什特科夫和彭老总的争吵,其实就是最简单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只是什特科夫并不懂得这一点,反而认为即便是歼灭不了敌人,多占点地盘也是好的。
最后彭老总发了火,将什特科夫的意见再次回绝。
什特科夫走后,金日成就找到了彭老总,希望志愿军能够继续南进,帮助自己完成朝鲜半岛的统一。
作为朝鲜的最高领袖,金日成的想法,彭老总是十分理解的,但他不能拿着几十万将士的生命冒险,最后两人又是一番争吵,最后金日成离去。
因为当天已经处于凌晨,金日成就休息在彭老总住所附近的一处房间,金日成在房间里一夜未睡,灯火通明。
彭老总内心十分痛苦,他与金日成之间有着很深的革命友谊,抗日战争期间,彭老总担任八路军总指挥,率兵与日军作战的时候,金日成也在中国土地上抗击日军。
就连杨靖宇将军牺牲前身边的最后一名警卫,也是金日成送过去的朝鲜族青年,而在解放战争中,金日成对于我党的帮助也是巨大的。
最后,彭老总让警卫员给金日成送去两颗安眠药,但对方的痛苦也不是这两颗药所能化解的。
针对什特科夫和金日成的南下战略,以及彭老总坚持的固守三八线战略争执不下,彭老总最终将详情发给了毛主席,让他做最终定夺。
毛主席也是通过第三次战役,才意识到前线的志愿军将士有多苦,已经到了堪比长征时期的程度,因此上毛主席和朱德等领导人都是赞成彭德怀不要南下的战略决策。
但对于中朝联军内部的战略方向矛盾,毛主席知道必须马上解决,不然就会影响到中朝联军内部的团结。
思量再三,毛主席觉得不再南下这个决定由斯大林告诉金日成会好一点,避免与朝鲜方面起直接冲突。
什特科夫在和彭老总发生争吵以后,就第一时间将问题汇报给了斯大林,因此上毛主席的电报发过去以后。
斯大林看到的是两份截然不同的战略认识,斯大林很快就清楚了其中的矛盾所在,毫不犹豫的对什特科夫进行了批评,让他不要干涉彭德怀的军事决策,并声称真理在彭德怀同志手中,他能凭借劣势装备打败美帝国主义,是当代最天才的军事家。
随后,斯大林的这一决定也被通知给了金日成,即便金日成心中对统一朝鲜半岛有着多大的渴望,此时也只能暂缓进攻步伐,跟随志愿军将士整军备战。
这一问题解决之后,彭老总回国商议志愿军的兵员和物资补给问题,而美军也在第一时间发动进攻,这就是第四次战役,事实证明,彭老总的决策是正确的,毛主席对中朝战略方向上的矛盾处理,也是无比合理的。
而盘旋在中朝联军内部的最后一个矛盾,就是有关志愿军撤兵朝鲜的问题。
三志愿军撤离朝鲜
1953年7月,中朝联军和美韩联军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朝鲜战争就此结束,双方依旧围绕着三八线进行军事对峙,随时都有再次开启战端的可能。
不过因为军事任务减轻,此时滞留在朝鲜境内的几十万志愿军开始帮助朝鲜民众进行基建任务,许多边防要塞和水利工程都是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
随着外部威胁的逐渐消失,处于朝鲜内部的政治斗争就开始逐渐显现,金日成虽然是朝鲜人民公认的领袖。
但在朝鲜政治中除了金日成一派,还有苏联派、本土派和延安派这些政治势力,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延安派是指那些到中国作过战和为我党工作过的老干部。
在北朝鲜建立后,这些人从中国回到朝鲜境内,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这些与中国军队有过联系的政治势力开始突显出一定话语权。
金日成为了完成自己的绝对统治,就开始联合苏联派和本土派对其进行打压,最后发生了朝鲜历史上著名的八月决议,其中延安派许多人都跑到中国避难。
毛主席意识到金日成的这种路线,可能会导致内乱发生,断送志愿军打下来的战果,就调派彭老总前往朝鲜,希望金日成能够撤回八月决议的一些决策。
而金日成对中方提出的要求,就是撤回朝鲜境内的所有志愿军,原本志愿军滞留朝鲜境内就不是中方的本意,目的是在于威慑三八线另一侧的美国军队。
现在急着让志愿军离开朝鲜,如果美军再次打过来,那之前打下来的战果就会被断送,但毛主席考虑到这属于朝鲜的内政,所以还是答应了这一要求,只是有关所有军队撤出朝鲜的最终日期,以及履行结果这条没有明确。
金日成为了早日完成自己让志愿军撤离朝鲜境内的计划,就联合苏联向中方发出备忘录,想要依靠联合国的力量解决所有外军滞留朝鲜半岛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一点是,金日成之所以迫切的想要志愿军离开北朝鲜,是希望美军也能同一时间撤兵。
至此中朝双方开启了两年时间的撤军问题商议,最终在1958年达成最终决议,中国军队全部撤出朝鲜。
当时毛主席在看到金日成送来要求撤离军队的信件后,对着身旁人笑着说了一句,一场好戏将在朝鲜半岛上演,而这场好戏就是持续至今的朝鲜半岛格局。
美国只要在国际上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拿三八线开刀,塑造紧急态势。
1950年到1953年的抗美援朝期间,中国动员了将近240万人军队走上朝鲜战场,一直到1959年志愿军总部、政治部被撤销,所有志愿军将士回到国内。
在这将近十年的过程中,志愿军功绩伤亡36万人,直接牺牲人数在18万人左右,中国对于朝鲜的帮助不可谓不大。
而这三个矛盾也是出国作战这一先决条件必然带来的内部结果,只是在毛主席的运筹帷幄下一一解决,既确保了中国的国防战略安全期货配资系统,又确保朝鲜能够屹立在半岛之上。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