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赵露思灵气可爱,娇艳欲滴水蜜桃,就像一个鸡蛋去了壳,白白嫩嫩的饱满元气,而且辨识度高,走的甜美风,路人缘也好。
杨幂到达广州时,天正下着大雨。她不忘跟冒雨等待的粉丝挥手打招呼,这一举动暖了粉丝的心。
1946年,蒋介石撕毁和平协议,纠集了30万大军对中原解放区发起猛攻。当时,我们的中原军区只有6万多人,形势非常危急。
在这么严峻的形势下,有一支部队,担负起了掩护主力部队突围的重任,这就是著名的“皮旅”。
“皮旅”的三个团长,王诚汉、钟发生、曹玉清,他们率领着部队,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顽强地战斗着。他们像钉子一样钉在敌人的心脏上,吸引了敌人的大部分火力,为主力部队创造了突围的机会。
这些团长们,个个都是英雄。他们出生入死,带领战士们浴血奋战。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革命的钢铁长城。
那么,这支部队的三位团长——王诚汉、钟发生、曹玉清,他们在建国后获得了怎样的军衔和荣誉呢?
这一切,还要从中原突围说起。
中原军区面临的困境
1946年6月,蒋介石集结30万大军,意图在7月1日发动总攻,迅速消灭中原解放区的共军。然而,早在这之前,毛主席已经察觉到敌人的动向,并连续两次发电报给中原军区的李先念和王震,命令他们做好突围准备。6月23日,李先念收到毛主席的急电,指示立即突围,“愈快愈好”。
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李先念和王震并没有贸然行动,他们深知正面抗衡毫无胜算,必须采取巧妙的策略。于是,他们决定先唱一出“空城计”,以掩护主力部队的撤退。
此时,皮定均旅长的皮旅被赋予了重要任务——他们将以7000余人的兵力,伪装成主力部队,拖住敌军,掩护中原军区主力突围。
皮定均的抉择:丢卒保车?还是保卒保车?
皮定均接下任务后,心中并不打算将自己的部队当作“卒子”牺牲。他决心不仅要完成掩护任务,还要全身而退,保住自己7000余人的部队。
6月26日,皮定均带领部队在白雀园部署,决定以一、二团正面阻击敌军,三团则实施声东击西的策略,以制造主力部队东移的假象。
果然,国民党部队中计,集结兵力向东猛攻,而皮旅则在防守中顽强抵抗。经过三天的苦战,皮旅成功拖住了10倍于己的敌军,为主力部队的突围赢得了宝贵时间。
然而,完成掩护任务后,皮定均面临新的抉择:是跟随主力部队突围,还是选择另外的方向?经过慎重考虑,皮旅决定向东突围,以减轻敌军对主力的压力。就这样,皮旅选择了孤军奋战,展开了一场无后援、无根据地的艰难突围。
兵行险着:隐藏7000人,国军主力视而不见
在突围过程中,皮定均展现出了超凡的胆识与智慧。他带领7000余人冒雨急行20公里后,又突然调头返回,隐蔽在刘家冲的一片茂密丛林中。
在那里,皮定均让所有士兵不准生火、不能吸烟,甚至连咳嗽都必须捂住嘴。7000人的大部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国民党部队眼皮底下。
第二天,国民党72师和47师的大部队在刘家冲公路上频繁运兵,却丝毫没有察觉到隐藏在他们脚下的皮旅。趁着敌人毫无戒备,皮旅迅速开拔,再次出其不意地避开敌军的主力,成功脱离险境。
突围至大别山:皮旅的最后一战
皮旅在险境中一路奔波,终于在7月1日突破了敌军的封锁线,进入大别山。正当他们准备休整时,却遭遇了国民党72军的阻击。
面对敌军占据有利地形的封锁,皮定均命令王诚汉带领一团强攻山头。战士们在密林中与敌人展开肉搏,最终撕开了封锁线,顺利翻过大牛山。
7月10日,皮旅又在青风岭打了一场硬仗,曹玉清带领三团战士顽强战斗,成功击溃敌人,为全旅打开了生路。最终,皮旅在7月20日顺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完成了这场堪称奇迹的突围。
皮旅的突围被称为“中原突围”中的一大壮举,7000人的队伍在24天内走过了千余公里,打了23场战斗,歼灭敌军1000余人,成功保住了主力建制。
三位团长的荣誉与军衔
中原突围后,皮旅中的三位团长——王诚汉、钟发生、曹玉清,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成为了共和国的功臣。
一团长王诚汉,在建国后先后担任陆军第60军181师师长、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他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晋升为上将军衔,成为我国少数几位由士兵一步步升至大军区副职的将领。
二团长钟发生,建国后曾任志愿军师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他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获得了诸多荣誉勋章。
三团长曹玉清,入朝作战时担任68军204师师长,回国后任66军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来在山西省军区担任重要职务,荣获多个功勋章。
皮旅,已经成为一支英才辈出的英雄部队。皮旅的战士们,有700多人后来成为地师级干部,100多人升至省军级,甚至有9人达到了大军区级别。
中原突围的成功,不仅支援了东北战场,也为全国的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正如周总理所说:“有你们在,蒋介石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向所有在中原突围中拼搏的英雄们致敬,他们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历史长河中。